近日台灣對於「維基解密」有高度興趣。據說,從美國官方的機密檔案中,透露了許多政壇的秘辛,於是政治人物、媒體像是擰毛巾般的一天一爆料。爆料者見獵心喜,力圖延續話題的打擊力、壽命,被爆料者陣營為了壓抑話題的衝擊力,則使出圍魏救趙的策略,也從維基解密找出相關訊息,讓話題模糊化。
各方雖然把政治話題,當成藝人、富豪的八卦來賞玩,尤其是,本地的政治高層把美方公務員、第一線情報員,待若「上國欽差」,儼然是另一種官場現形記。但是,對於來自於美國官方的訊息,島民的態度卻頗為「恭敬」,幾乎不曾懷疑其正確性。
這種態度頗堪玩味。任何人都知道,訊息不等於事實,就算是號稱蒐集情報能力第一把交椅的美國中情局,在911事件中也栽了跟頭。政治人物誤判形勢的例子比比皆是,只要稍微翻看一下傳記就可以看到,他們對於第一手訊息的吸收能力,其實沒有比常人高明太多。情報單位、政治人物,靠的不是第一手、內線的訊息,而是對於訊息的解讀能力。
「維基解密」並不是台灣對於七零八落、觀點混雜文件的首次接觸。美國政府的文件在資訊公開法案的規定下,達到一定年份的官方文件就需要公開,目前就可以看到美國對於蔣介石、台獨、毛澤東的各種怪異資訊,其驚悚、怪異程度不輸給維基解密。許多本地的歷史研究者,就是專門在歷史文件解密的第一時間,將各種情報判斷抄錄出來以饗學界同儕。這種片面來源所提供的資訊,往往只在發表時引發關注,之後,經過對等資料的交叉比對,往往都都證明內容真實性頗讓人懷疑。
大部分的歷史文件爆料者,都以為一兩份文件就足以扭轉歷史研究的發現,甚至是某歷史人物的定位。不過,很不幸的是,目前為止,這種大翻盤的例子並不多見。最明顯的例子,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學者宣稱,從解密文件中看到中共對於韓戰、越戰、金門砲戰決策的特異歷史紀錄。
嚴格說來,機密文件的爆料,並不始於維基解密。比較美國定時解密的文件與維基解密,除了維基解密搶時效、將近年的機密文件公布出來,在內容性質上,則沒有太大差異。
但是,本地卻幾乎對於歷史經驗得了健忘症,完全把目前從維基解密找到的斷簡殘篇照單全收,而忽略了官員,尤其是第一線官員所記錄的訊息,也可能是片面之見;甚至,對這類機密文件寄予厚望,以為其中蘊含什麼爆炸性的內容,足以瞬間在政壇引發地震。
結果是,連最基本的查證工作都沒有做到,就掉入「以美國資訊馬首是瞻」的陷阱。我們以為自己在看一場政治八卦大爆料,其實是不自覺的陷入「資訊等於資料」的錯誤認知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914/131/2ynty.html
我上個月去隆鼻,好痛好痛,我媽為了補償我帶我去澎湖民宿玩,澎湖那邊木業、地板、實木地板業者很多,尤其水電商、酒商都很誇張,不像之前在清境民宿那樣的"清淨",由於我們家是台北油漆公司,所以當地的油漆工程、油漆公司,甚至路邊的油漆行都拜訪過一次,讓我以為是來應酬的。就連我姊夫經營的小琉球民宿,也是我老爸拜託他認識的輕鋼架公司委託那種負責介紹女傭、外勞、看護的人力仲介公司請她們的外勞搬過去的,還差點撞到神桌、神尊害我姊夫氣到不行。講到這個,之前我三姑投資溪頭住宿也被騙,那邊的防水施工做得有夠差,還得派漏水處理專業人士來弄,最後所有的髒亂還要台北清潔公司來掃,台北清潔公司雖然很快整理完,卻還是花了不少錢,害我三姑不能再投資綠島民宿。剛剛講到輕鋼架我突然想起來,那種紙木箱、紙棧板這種東西,尤其紙木箱這種遇水就爛的東西最好不要拿來裝輕鋼架之類的物品,我姊夫也差點被這害到要跳杉林溪,話說他上次還問我杉林溪住宿、溪頭民宿有什麼差別,真是敗給他了。看他最近那麼慘,我就去幫他買了一個用t5燈具做的超強手電筒,讓他可以帶顧客出去夜遊,希望他不要夜遊到台北看護、台北看護中心這種地方才好,那邊可是越遊越驚悚的地方呢。除了水電材料怪怪的,連衛浴設備都髒到不行,感覺就是有阿飄那種FEELING。之前我阿祖住的那間還強迫你要買生前契約-也就是所謂的生基,講白一點就是要為了納骨塔買個塔位啦。
留言列表